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汉书》治要(七)京房,字君明,东郡人也。以孝廉为郎。
是时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与房同经,论议相非。二人用事,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
上曰:“君不明,而所任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耶?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
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
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
《墨子》治要·尚贤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然而莫知尚贤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
何以知其然也?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不能杀,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不能制,必索良工;有一疲马不能治,必索良医;有一危弓不能张,必索良工。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诚知其不能也,必不使。
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逮至其国家则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举之。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不若其亲一危弓、疲马、衣裳、牛羊之财欤?
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唯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尚贤之为说,不可不察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说苑》治要·尊贤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年五十而饿于沙丘,任李兑故也。
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而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位;齐有田单,襄王得国。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
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之三面,而夏民从。以其所为顺于民心也。故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于本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
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盐铁论》治要
昔周公处谦让以交卑士,执礼德以下天下。
故辞越裳之贽,见恭敬之礼也。既与入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目睹威仪干戚之容,耳听清歌雅颂之声,心充至德,欣然以归,此四夷所以慕义内附,非重译狄鞮,来观猛兽熊罴也。夫犀象兕虎,南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