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对于不足1000万人口的周国,根本吃不完那么多麦子,还有足够的余力出口和建立战略储备。

    所以在周国的9000余万亩耕地中,每年播种粮食的也就3000万亩黑土地,可能还没那么多。辽东之外的土地,大部分都种经济作物,也是草田轮作。

    而种草的一半土地,还有属于东辽的两个大草原,每年还可以提供数以千万头的大牲畜和不计其数的奶制品。可以为周国人民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

    所以何栗在周国的土地上基本看不到吃不饱饭的人,哪怕是佃户、奴仆,也能填饱肚皮。

    而宋国肯定不能这么浪费土地,宋国有一亿人口,扣除种植非粮食作物的土地,能有4.5亿亩用于生产粮食就不错了。而且水灾、旱灾轮番上演,大部分的土地都不怎么肥沃,根本不能和辽东的黑土相比。如果也采取轮作和只种一季的办法,恐怕得饿死不少人了。

    而要充分利用土地,那么一家一户耕种30亩就很不错了。周国那边的府兵、骑士种地都用马拉犁耕田的!宋国哪有这条件?一匹马的胃口抵得上几个人,不是草田轮作,怎么可能喂饱拉犁的马?

    所以在何栗看来,一户30亩授田,就可以支撑起一家府兵。

    有6000万亩土地,就能养出200万军户。有200万军户,就可以支撑50万人的军队。

    另外,再有6000万亩土地,就能让上千万户无田之民得到土地——一户给个五亩、六亩的,也能让这部分穷苦人安稳下来。

    “文缜兄,”出身名门的张浚有些不解,问何栗道,“军户授田即可,何须再惠及贫户?”

    何栗道:“吾在天津府时,常见中原流民,或沦为客户,或从事工商。近日武好古欲图高丽,又在大肆招诱中原无田贫户前往高丽落籍。开出的条件就是计口授田,一人授十亩,五口之家便授五十亩高丽国良田。而且授田后两年免税,三年减半,高丽农民银行还会提供低息贷款……吾国若不体恤贫户,只怕两年之内就会十万户中原之民往迁高丽了!”

    北高丽大约有800万亩可授耕地,另外马植统治的延边府还拥有200多万亩可授耕地。两者相加超过1000万亩(马植在得到南高丽地盘后会交出延边府,他的军队也会迁往南高丽,土地自然上交)。武好古打算拿出一半土地授予新的骑士、府兵,剩下一半用来招募中原移民。差不多能招诱十万户,五十万口。

    有了这五十万移民,再加上授在高丽半岛的府兵、军户,以及还自认为汉人的半岛居民。高丽半岛上很快就会有100万以上的汉人……这块地盘可就不难消化了。

    在消化了高丽之后,周国的力量就更加强大了!不仅土地增加了两三千里,人口也多了几百万。而且还从海上形成了多宋国东部的包抄!

    何栗眉头深皱着言道:“如今中原民生艰难,离乡背井,四处奔走的流民渐多,如果朝廷不安置他们,便是不出乱子,也会流入周国,为武好古所得啊!”

    中原地区的自然经济正在遭受周国和东南沿海的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产生了不少破产丧家的流民。

    而且现在朝廷也不招流民入伍当兵,所以许多流民没有生路,就很容易被周国划拉过去了。

    毕竟周国人少地多,工商业也发达,谋生真是容易太多了。

    所以这几年,每年都有至少十几万中原百姓流入周国!

    现在武好古开出了授田的诱饵,很显然是想加大吸引中原流民的力度。

    陈东摸着胡须,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文缜兄言之有理!以往朝廷可以不抑兼并,因为天下并无二家。可如今情况不同。天下流民确实有了个安乐去处了!”

    张浚也道:“周国得民越多,其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