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戴义、苗逵对司礼太监一职都眼热不已,不过虽说三人争执不下,却没有一个人去找杨凌为自已助一臂之力。 因为私下一权衡,三人都觉得自已在杨凌面前未必比对方更有份量,如今乱中取利或有机会,如果让杨凌插手,一旦他决定帮助的人不是自已,反而完全没有了希望。
所以三人彼此心照不宣地维持着目前这种微妙地局势,没有一个就此事向杨凌求援。 可是李东阳拜访杨凌之后,杨凌立即入宫,邀皇帝踏青赛马,去外四家军演武练兵,回来后小皇帝便胸有成竹,勿庸置疑地直接下了旨意。
杨一清由兵部左侍郎迁吏部尚书,梁储入阁任文华殿大学士,刘忠任户部尚书,双方各给一个甜枣,算是暂时达到了一种权力均衡。
不过这一来,兵部尚书又出缺了,文臣武将们摩拳擦掌,正欲再搏上一搏,这块大馅饼却意想不到地落到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物手里,这位福星,就是宣府巡抚陆完。
这位仁兄是进京给刘瑾送礼的,因为迟到被刘瑾大骂了一顿;紧跟着因为在朝房里闲的无聊,帮皇上说了句好话,劝大伙儿别为了皇上没让大家给太皇太后下跪的事把皇上逼的太紧,结果坏了刘瑾的好事,又被叫去大骂一顿。
老陆愁的不行,于是去拜访了一趟杨凌,不料这事儿被刘瑾知道了,再次把他叫去,象灰孙子似地一通臭骂。
刘瑾三骂,把这泥人的土性儿给骂出来了,陆大人脖子一梗梗,横着身子就出了刘府,准备卷铺盖滚蛋,孰料随后刘杨之争斗的正紧,满朝瞩目,堂堂宣府巡抚陆大人就被人给忘记了。
直熬到今天,陆完才得着机会见驾述职。 正德一听他报上名来。 对他印象就挺好,因为那天他在朝房说的话,有人告诉皇上了。 紧跟着刘瑾一倒台,有关陆完不畏权阉,当面力抗刘瑾,不献贿赂,从刘家昂昂而出。 大义凛然地英雄事迹,通过他自已的渲染也传播开来。
他是天天蹲朝房等着皇上召见地。 在那儿喝着茶水瞎嗑牙,整天跟朝官们吹牛皮,就有多嘴的偶尔跟皇上提起过这事,所以他一报官职姓名,正德想起这两件事,顿时龙颜大悦,便很高兴地和他聊了几句。
聊到当今乱匪战局。 陆完是宣府巡抚,那地方几乎年年打仗,这人对军事还是很有几手的,于是和皇上攀谈一番,见解独到,很得正德赏识,于是正德一声令下:“宣府你不用回去啦,就给朕顶这兵部尚书的缺儿。 主持剿匪大计”。
外廷至此算是平静下来,众人瞩目的就唯有司礼太监一职了。 苗逵三人坐不住了,他们知道外廷能这么快处置完毕,小皇帝绝对是听取了杨凌地意见,却不知他对内廷安排是否也做了进谏。
现如今外廷已定,皇上对司礼监首领一职始终不表态。 三人惴惴不安,已经沉不住气了,戴义提着厚重的礼物,头一个溜来找杨凌,想做最后试探了。
戴义来时,杨凌正抱着白白胖胖地儿子在花园里逗金鱼。 两尾大金鱼被捞到浅底青花缸里,大嘴一张一合地吐着泡泡,杨家大少瞪着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的十分得趣儿。
等戴义一到,喋喋不休地开始表忠心诉苦处。 大讲自已如何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没有苦功也有疲劳地时候,杨大少爷就不看金鱼了。 他瞪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盯着面前这位脸上挂着一成不变地笑容,嘴巴一开一合却不吐泡泡的家伙,瞪了好久,直到瞪地困倦了,趴在老子怀里沉沉睡去,杨凌才拍拍儿子地小屁股,对戴义面色沉重地叹了口气。
戴义一见大为紧张,连忙道:“怎么?莫非国公..........不不不,是皇上已有了安排?”